軍用雷達被譽為“千里眼”,是現代化武器系統的心臟,也是關鍵的基礎設施之一。它不僅體現了國家的科技實力,而且由于其獨特的性質,主要被應用于軍事領域。盡管如此,雷達技術的民用轉化也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民用產品就是微波爐,它已經普及到每個家庭。據估計,2022年中國軍用雷達市場的規模達到了440億元人民幣,并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570億元人民幣。目前,相控陣雷達占據了市場的40%,隨著相控陣技術的不斷進步,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將提升至50%。
雷達技術主要通過發射和接收電磁波來探測目標,從而實現對目標的發現和定位。

雷達能做的有很多,尤其在戰爭層面,探測飛機、導彈、艦船,對目標跟蹤制導,對重點區域進行連續的偵察監視,這對雷達的研發生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軍用雷達主要分為機載雷達陸基雷達艦船雷達。
在雷達產業鏈中,上游環節集中于原材料和電子元器件的生產,這一領域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競爭也相對激烈。而中下游環節則涉及組件模塊、子系統和整機的制造,這些領域的行業壁壘較高。
雷達的研發和生產主要是由軍工集團及其下屬子公司和研究所負責,它們具備整體設計和生產核心微系統的能力。民營企業在這一領域參與的較少,市場較為封閉,它們通常只能在特定的細分市場中獲得一定的份額。
目前,承擔雷達總裝業務的主要企業包括國睿科技、四創電子、四川九洲等,它們主要負責生產和維護軍民兩用的氣象雷達、空管雷達等設備。

在參與雷達總裝業務的民參軍上市公司中,海蘭信、天和防務、雷科防務等是主要的企業。
對于雷達配套業務,國博電子、盛路通信、天箭科技、雷電微力、鋮昌科技等民參軍上市公司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雷達地面配套仿真測試業務方面,航天發展、霍萊沃、亞光科技等上市公司處于領先地位。
軍工雷達的下游生產研制單位通常分為幾個層次,包括總體單位(整機)、二級配套單位(天線)、三級配套單位(元器件)以及其他通用零部件供應商。
在我國,軍用雷達市場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國內廠商如中電科14所和38所、航天科工二院23所、中電科29所、兵器206所和航空607所等單位的雷達整機供應占據了主要份額。
在國際市場上,軍用雷達的五大供應商包括雷聲公司、諾斯洛普格魯曼公司、洛克希德馬丁集團、MEADS國際、羅克韋爾國際、波音、薩博Sensis公司、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和泰利斯,它們合計占據了接近80%的市場份額。

相控陣雷達技術包括無源相控陣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數字相控陣雷達三種體制。目前,全球范圍內新研制的雷達大多數采用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
有源相控陣雷達是一種采用有源相控陣天線的雷達系統,其歷史可追溯至二戰時期。這種雷達天線陣列由多個天線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配備有一個發射/接收組件,能夠獨立產生和接收電磁波。因此,有源相控陣雷達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余設計等方面相比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顯著優勢,逐漸成為主流的雷達體制。
我國的相控陣雷達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防和軍工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例如,052C型驅逐艦是我國海軍第一種配備相控陣雷達系統和垂直發射區域防空導彈系統的高性能防空驅逐艦,其船艛四周共裝備了四面346型有源相控陣雷達陣面。而055型大型導彈驅逐艦也搭載了有源相控陣雷達。未來,這項技術有望進一步拓展到民用領域。
有源相控陣雷達因其性能和成本優勢,已經被廣泛應用于飛機、艦船、衛星等裝備中。包括殲-10、殲-16、殲-20等戰斗機均裝備了最新研發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這種雷達的核心是微波毫米波相控陣T/R芯片,其生產主要集中在軍工集團下屬的科研院所和少數具備三、四級配套能力的民營企業中。主要生產企業包括國博電子、國基北方/中電科13所、雷電微力、天箭科技等,其中中電科13所和國博電子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
目前,我國軍用雷達市場正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機構預測,未來十年軍用雷達市場的總規模有望達到3776億元。隨著“十四五”期間相控陣雷達逐漸進入批量列裝階段,軍用雷達作為國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部分,將有望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這也將為產業鏈相關的民營企業帶來新一輪的機遇。產業一體化的大機遇就在眼前。